炒货机中国是栗子原产地,电磁炒货机也是世界上栗子产量较高的国家,早在《诗经》之中即有对栗子的记载:“栗在东门之外,不在园圃之间,则行道树也。”说起来,我们的祖先口味还是有点重的,毕竟栗子花有股“不足为外人道也”的味道,东风一起,十里飘香,画面太美不敢看。 多功能电磁炒货机 除了作为行道树,栗子的美味也一早就被我们的祖先发觉,南北朝时期,它便已经成了贵族的祭祀品,而辽代甚至有专门的**部门负责为统治者提供板栗。可见,自古以来吃栗子就是大事儿。 我们平时见到的栗子,大多是油亮光滑鼓着肚子的棕褐色“小胖子”,但是在树上的时候,它们可一点也不憨厚老实,而是藏在长满尖刺的栗蓬里面,待到秋日才噼噼啪啪地撑开外衣蹦出来。栗蓬看起来吓人,其实猛地被扎一下还真是挺疼的,别问我为什么知道。 由于栗子是朵“带刺的绿玫瑰”,它的摘取方式也采用“以暴制暴”的方法,俗称“打栗子”。摘栗子的时候要准备一根长长的竹竿,站在安全范围内,摆好姿势,将栗蓬打到地上,之后再用火钳夹起来,脱壳的时候也需要戴好手套,避免刺伤。当然,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普及了更先进的设备,果然“馋”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呀~! 刚下树的栗子口感清脆,甜度较弱,水分充足却又明显区别于水果,说起来倒是和生食的番薯有些相似。生栗子吃起来容易停不下来,但剥栗壳是个大工程,基本需要手口并用才行。美味需要漫长的等待,栗子也需要经过一两个月的贮存才会变得更甜而适合炒制。 栗子看起来很厚重,实际却非常娇气。存放的时候怕干、怕水、怕热、怕冻,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口感甚至发霉。家中较方便的保存方式是将栗子平铺开来,放在通风而不暴晒的地方,如果想要把生栗子放在冰箱里,需要先去掉栗壳,否则会在壳外生出一层白色的霉菌。当然,较方便的还是直接去炒货店购买炒好的栗子,毕竟“懒”也是促进GDP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。 街头常见的栗子,大部分是糖和黑沙炒制的,黑沙是为了使栗子均匀受热,而糖的加入并不是为了提升栗子的甜度。栗壳质密且厚,糖分并不能渗入其中,在炒制时加入糖的主要作用是使受热更均匀,并且让外壳更加有光泽。所以,糖炒栗子的甜度取决于栗子本身的甜度,与糖无关,感觉被套路了好多年。 而在家乡,炒栗子的方式则更加传统。收获之后,把栗子在地底埋上一两个月,等甜味儿十足再挖出来,洗掉表面的浮土,放在大铁锅里铺开,不时翻炒下,不多久就能听到噼里啪啦栗子炸开的声音。刚出锅的栗子烫手,那也要左右手轮换着捏开一个,把金黄色的栗仁扔进嘴里,吸着冷气吃,甜味一下子就在舌尖炸开。栗肉软面,开口的地方微焦,酥酥脆脆有了饼干的口感,街面上的糖炒栗子可比不了。 栗子放到甜度刚好,差不多也快到过年的时间了,这暖烘烘的糖炒栗子,也便成了“年味儿”里面不可或缺的记忆符号。